小型挖掘机 R328 在铁路涵洞建设中的特殊作业:铁路线路临时改道土方开挖与路基修整
小型挖掘机 R328 在铁路涵洞建设中的特殊作业:铁路线路临时改道土方开挖与路基修整
铁路涵洞建设时,为保障既有线路正常运营,常需对部分线路进行临时改道。这一过程中,土方开挖与路基修整是关键环节,既要求快速开辟新线路通道,又要确保临时路基的稳定性以保障行车安全。小型挖掘机 R328 凭借灵活作业与高效施工能力,成为铁路线路临时改道作业的核心装备。以下详细阐述其在该场景中的作业流程与技术要点。
一、作业前置:铁路临时改道场景专属准备
铁路线路临时改道涉及行车安全与工程进度,作业前需从环境勘测、设备适配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为 R328 安全高效作业筑牢基础。
(一)现场勘测与方案规划
- 改道路线测绘:联合铁路设计与工务部门,利用 GPS 定位与激光测距仪,精准测量临时改道路线的走向、长度、宽度(通常为既有线路的 1.2-1.5 倍,以保障会车安全),以及路基设计标高。同时,标记改道路线范围内的地下管线(如信号电缆、电力电缆)、既有构筑物(如排水涵、小桥)位置,绘制 “临时改道路线及障碍分布图”,明确 R328 的作业范围与需避让的关键设施。
-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测绘结果,制定详细的土方开挖与路基修整方案。确定土方开挖的分层厚度(一般每层 0.5-1m,避免超挖导致边坡失稳)、路基填料的类型(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或改良土)及压实标准(压实度需达到 90% 以上,满足临时行车荷载要求)。规划 R328 的作业路线,确保设备在改道区域内高效流转,减少无效行驶。
(二)设备适配与安全调试
- 空间与功能适配:根据临时改道路基的宽度(通常 4-6m),调整 R328 的动臂与斗杆长度,使其在路基范围内能灵活完成挖掘、转运等动作,同时保证设备与线路两侧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1m,防止边坡坍塌影响设备)。
- 安全系统检查:检查 R328 的防撞报警装置,确保在靠近铁路设施(如钢轨、信号机)或作业边界时能及时预警;测试紧急制动系统,保证突发情况下(如设备失控、土方坍塌)能快速停机;对液压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管路无泄漏、各动作缸运行顺畅,避免作业中因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
二、土方开挖:快速开辟临时线路通道
临时改道的土方开挖需在保障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快速形成路基轮廓,为后续路基修整创造条件。R328 通过分层、分区域作业,高效完成土方开挖任务。
(一)分层开挖作业
- 表层清表:首先用 R328 的铲斗清理改道路线范围内的表层植被、腐殖土及杂物。清表深度根据地表情况确定(一般 0.2-0.3m),将清理出的杂物转运至改道区域外的临时堆放点,避免污染路基填料。
- 分层土方开挖:按照施工方案的分层厚度,从改道路线的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开挖。第一层开挖时,控制铲斗的切入深度为 0.5m,沿路基设计轮廓线进行开挖,形成初步的路基边坡(边坡坡度根据填料类型确定,砂石填料一般采用 1:1.5,改良土采用 1:1.25)。后续每层开挖前,需对下层边坡进行检查,若有坍塌迹象,及时用铲斗进行修整。
- 边坡修整与防护:每层开挖完成后,用 R328 的铲斗对边坡进行精细修整,去除边坡上的凸起土块,使边坡平整顺直。对于易风化的土质边坡,可在修整后及时铺设一层土工布进行临时防护,防止雨水冲刷导致边坡失稳。
(二)土方转运与弃土处理
- 土方转运:将开挖出的土方分为可用填料(如合格的黏土、砂石)与弃土(如腐殖土、淤泥)。用 R328 将可用填料转运至路基修整区域附近的临时堆放点,转运时控制铲斗的装载量(不超过斗容的 80%,防止土方洒落影响作业环境);弃土则转运至铁路部门指定的弃土场,转运过程中沿规划路线行驶,避免对既有线路造成干扰。
- 弃土场管理:在弃土场,用 R328 对弃土进行分层堆放与初步压实,堆放高度不超过 5m,且边坡坡度不陡于 1:2,防止弃土坍塌引发安全隐患。
三、路基修整:打造稳定临时行车基础
临时改道路基的修整质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需从填料铺设、分层压实、排水设施完善等方面细致作业。
(一)填料铺设与平整
- 填料转运与摊铺:用 R328 将临时堆放点的可用填料转运至路基开挖区域,按照 “分层摊铺、逐层压实” 的原则,控制每层填料的摊铺厚度(一般 0.3-0.4m,便于后续压实作业)。摊铺时,用铲斗将填料均匀分布在路基范围内,边缘部分辅以人工修整,确保填料铺设宽度超出路基设计宽度 0.5m(作为路基加宽值,防止压实过程中边缘坍塌)。
- 路基平整:填料摊铺完成后,用 R328 的铲斗对路基表面进行初步平整,去除填料中的大粒径石块(粒径大于 10cm 的石块需人工拣出),使路基表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 ±5cm 以内,为后续压实作业提供良好基础。
(二)分层压实作业
- 压实设备配合:R328 配合小型压路机进行路基压实。首先用 R328 的夯实器(若配备)对路基边缘、压路机难以到达的区域(如路基与既有线路衔接处)进行初步夯实,夯实次数不少于 3 次,确保边缘区域密实度达标。
- 压路机主导压实:小型压路机从路基一侧向另一侧碾压,碾压速度控制在 2-3km/h,碾压次数不少于 6 遍,直至达到设计压实度。R328 在压路机作业过程中,负责及时补充填料、修整局部凹陷区域,确保路基整体压实均匀。
- 压实度检测:每层压实完成后,采用灌砂法或核子密度仪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检测,若检测点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90% 以上),需用 R328 重新摊铺填料并再次压实,直至合格。
(三)排水设施完善
- 路拱与边沟开挖:在路基表面用 R328 修整出路拱(横向坡度 2%-4%),使雨水能向路基两侧排放。同时,沿路基边缘开挖临时边沟,边沟深度 0.3-0.5m、宽度 0.4-0.6m,将边沟与既有排水系统(如既有涵、排水沟)衔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防止路基积水软化。
- 排水设施防护:对临时边沟的沟壁用 R328 的铲斗进行拍实,或铺设塑料薄膜进行临时防渗处理,避免边沟受雨水冲刷坍塌。
四、铁路临时改道作业特殊注意事项
铁路临时改道作业关乎行车安全,R328 作业时需严格遵循铁路施工规范,保障施工与运营安全。
- 作业时间管控:严格按照铁路 “天窗点”(无列车通过的施工时间段)进行作业,提前与铁路调度部门沟通,明确天窗点时长(一般为 2-4 小时),合理安排 R328 的作业进度,确保在天窗点内完成既定施工任务,不影响列车正常通行。
- 安全防护措施:在作业区域周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如 “铁路施工,严禁入内”“减速慢行”),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防护,防止无关人员或设备进入作业区域。作业人员需穿戴反光背心,R328 机身粘贴反光条,确保在光线不足时易被识别。
- 既有线路保护:作业过程中,R328 需与既有钢轨保持安全距离(不小于 2m),避免因设备操作失误碰撞钢轨或破坏轨道基础。若需在既有线路附近作业,需提前对轨道基础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 应急处置准备: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准备好应急物资(如沙袋、木桩、应急抢修设备)。若发生路基坍塌、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立即启动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修,同时上报铁路部门,采取临时封锁线路等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五、R328 在铁路临时改道作业中的核心优势
对比传统人工或大型设备,R328 在铁路线路临时改道土方开挖与路基修整作业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 作业效率:分层土方开挖效率比人工高 5-8 倍,路基填料摊铺与平整速度比人工快 3-4 倍,配合小型压路机,可在一个 “天窗点”(2-4 小时)内完成约 200㎡的路基施工,大幅缩短临时改道工期,保障铁路涵洞建设整体进度。
- 空间适配性:机身小巧灵活,能在临时改道路基(4-6m 宽)内自由转向、作业,可深入大型设备无法到达的路基边缘区域,对边坡、边沟等进行精细修整,作业覆盖率达 95% 以上,避免人工补修的繁琐与质量隐患。
- 功能多样性:通过更换铲斗、夯实器等附件,可完成土方开挖、填料转运、边坡修整、基础夯实等多种作业,减少了设备投入种类,降低了施工成本与设备调度难度,实现 “一机多能” 的高效施工。
R328 小型挖掘机凭借其高效的作业能力、灵活的空间适配性与多样的功能配置,完美解决了铁路线路临时改道中 “工期紧、空间窄、工序多” 的核心痛点,为铁路涵洞建设期间既有线路的安全运营与施工高效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既保障了临时路基的稳定性,又为后续涵洞主体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