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挖掘机 R319 室内装修作业详解:拆除轻质隔墙与地面线槽开凿
小型挖掘机 R319 室内装修作业详解:拆除轻质隔墙与地面线槽开凿
在室内装修改造领域,小型挖掘机凭借灵活的身姿和强大的作业能力,成为了打破空间局限、高效完成施工任务的利器。R319 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以其精心设计的各项参数和出色性能,在轻质隔墙拆除与地面线槽开凿作业中表现卓越。
二、作业一:轻质隔墙拆除(含空心砖、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轻质隔墙(自重≤80kg/㎡)是室内空间划分的常用结构,拆除时需兼顾 “高效破碎” 与 “保护主体结构”,R319 的动力调控与装置适配性可精准满足该需求。
(一)术前准备:设备调试与环境防护
- 设备适配检查:根据作业需求,若拆除作业以铲装、清运为主,可选用标准铲斗;若涉及较硬部分的破碎,可更换适配的破碎锤等工作装置。启动液压系统后,测试 “动臂升降、斗杆伸缩、铲斗翻转” 等三联动作,观察动作是否顺畅、有无卡顿现象。同时,检查液压油温,若处于低温状态(低于 30℃),需怠速预热 5 分钟,使液压油达到合适的工作温度,保证液压系统能稳定运行。
- 环境安全排查:
- 用红外测距仪仔细确认作业区域顶部管线(电线、水管等)的位置,在墙面清晰标注 “禁止破碎区”,避免作业时损坏管线。
- 在楼板上铺设厚度不小于 50mm 的橡胶垫,且橡胶垫面积需≥设备底座面积的 2 倍,以此分散设备对楼面的集中压力,保护楼板结构。
- 封闭作业区域的门窗,在门口设置醒目的 “机械作业警示标识”,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防止意外发生。
- 参数预设:通过驾驶室操作面板,将发动机转速调至 1200r/min,此转速约为常规作业转速的 70%,可有效降低破碎时的震动传导,减少对周边墙体和结构的影响。
(二)核心作业步骤:从 “破碎” 到 “清运” 的全流程
步骤 1:边角预分离(保护主体结构)
操作 R319 的动臂,使铲斗边缘缓慢贴合隔墙与主体墙的接缝处,采用 “轻压 + 小幅度撬动” 的动作分离接缝,此时需注意控制铲斗油缸压力,使其≤5MPa,避免因压力过大对主体墙造成损伤。若为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需先拆除表面石膏板 —— 用铲斗尖端沿板缝小心插入,然后缓慢翻转铲斗,将板材整片剥离,这样可避免石膏板碎块飞溅,减少清理工作量。
步骤 2:分层破碎(控制作业节奏)
- 对于空心砖隔墙:从隔墙顶部向下 1/3 处开始破碎,将铲斗调整至呈 45° 角切入墙体,每次破碎深度控制在≤200mm 范围内,破碎后及时用铲斗将碎砖归拢至作业区边缘,便于后续清运。
- 对于轻钢龙骨隔墙:在破碎石膏板后,用铲斗小心夹住龙骨两端(注意避免直接切割龙骨,防止产生过多金属碎渣),通过 “斗杆收缩 + 动臂提升” 的协同动作将龙骨整体拔出,减少金属碎渣在作业区域的残留。
步骤 3:残渣清理与场地规整
破碎完成后,将 R319 切换至 “低速行驶模式”,确保行驶速度≤2km/h,然后用铲斗将残渣缓慢铲入室内临时废料箱,每次装载量不超过铲斗容量的 80%,防止清运过程中残渣洒落。清理完毕后,用铲斗对地面进行平整处理,检查是否有凸起的混凝土块,若有,用铲斗边缘轻轻压碎,使地面尽可能恢复平整。
(三)关键注意事项
- 严禁直接对隔墙与楼板、梁的连接部位进行破碎作业,需预留至少 50mm 的缝隙,后续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清理,避免破坏主体结构。
- 作业过程中,若听到液压系统发出异响(如 “嘶嘶声”),应立即停机,检查油管的密封性,防止液压油泄漏污染地面,同时也避免液压系统因泄漏出现故障,影响后续作业。
三、作业二:地面线槽开凿(适配强弱电、给排水管线预埋)
地面线槽需满足 “尺寸精准、槽壁平整” 的要求,R319 搭配合适的破碎头后,可替代传统人工电镐,作业效率提升 3 倍以上,且线槽误差可控制在 ±3mm 内。
(一)术前准备:定位与设备改装
- 线槽定位转化:严格按照装修图纸,使用墨斗在地面精准弹出线槽走向,确保线槽宽度≤50mm、深度≤40mm。在转弯处标注 “圆弧过渡” 标识,且圆弧半径≥50mm,以适配管线弯曲的需求,保证管线铺设的顺畅。
- 破碎头适配调试:拆除铲斗,安装合适的破碎头(如 Φ30mm 合金破碎头),调整破碎头角度,使其与地面保持垂直(可通过驾驶室角度传感器进行精准确认)。然后测试破碎头的冲击频率,将其调至 1500 次 / 分钟,此频率适配混凝土地面的开凿作业,能在保证开凿效率的同时,减少对地面的过度破坏。
- 安全防护升级:在作业区域周边设置高度不低于 2m 的临时护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操作人员需佩戴防噪耳塞,因为 R319 开凿时噪音约为 75dB,低于行业 85dB 的标准,佩戴耳塞可进一步提升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同时,在地面铺设塑料薄膜,用于收集开凿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便于后续清理。
(二)核心作业步骤:精准开凿与槽体修整
步骤 1:线槽边缘预开槽
操作 R319,使破碎头对准线槽墨线边缘,采用 “点动冲击” 模式沿墨线进行开凿,每次冲击时间≤1 秒,开出深度约 10mm 的导向槽。该步骤可有效避免后续开凿时线槽发生偏移,为精准开凿奠定基础。
步骤 2:主体槽体开凿
沿导向槽进行全深度开凿,破碎头切入地面后,保持 “匀速前进”,前进速度≤5cm/s。每开凿 1m 后,停机使用深度尺测量槽深,若深度不足,可进行补冲击;若深度过深,则用铲斗平整槽底,确保槽深符合设计要求。若遇地面混凝土强度较高(C30 及以上),可将破碎头角度调至 30°,分 2 次开凿,第一次开凿深度 20mm,第二次补至设计深度,这样能更高效地破碎坚硬地面,同时减少对周边地面的影响。
步骤 3:槽体修整与清理
开凿完成后,拆除破碎头换回铲斗,用铲斗尖端轻轻清理槽内碎石、粉尘,动作幅度≤100mm,避免破坏槽壁。随后修整槽体两侧,使用直角尺检测槽壁垂直度,确保垂直度误差≤2°;用靠尺检测槽底平整度,保证平整度误差≤2mm/m,使槽体满足管线铺设的要求。
(三)关键注意事项
- 严禁在楼板钢筋密集区(如梁边 1m 范围内)进行高强度开凿作业,若需处理该区域,需改用人工清理方式,防止破坏楼板内部钢筋结构,影响建筑安全。
- 开凿过程中,若破碎头卡入地面,应立即关闭冲击功能,通过 “动臂提升 + 斗杆伸缩” 的协同动作缓慢拔出破碎头,禁止强行拖拽,以免损坏破碎头或设备其他部件。
四、R319 室内作业的核心优势总结
对比人工及其他小型设备,R319 在室内装修作业中的优势集中于以下三点:
- 效率适配:拆除轻质隔墙单平米耗时≤5 分钟,开凿线槽单米耗时≤1 分钟,作业效率远超人工。人工拆除轻质隔墙不仅耗时久,还需要大量体力,而 R319 借助机械动力,能快速完成破碎、清运等动作,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 精度可控:液压系统的负载敏感特性可实现 “轻负载高精度”,在作业过程中,能精准控制铲斗、破碎头等工作装置的动作,避免作业中对主体结构的误伤。例如在开凿线槽时,能精准控制槽的尺寸和形状,满足管线铺设的精度要求。
- 空间适配:紧凑的机身设计(运输宽度 917mm、运输高度 2215mm 等)与小回转半径,使其可在卧室、书房等小空间内灵活作业,无需拆除门窗扩大入口,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室内原有结构,方便施工的同时也降低了额外的施工成本。